【公元1年,王莽对上迷惑太后,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。
他并没有明目张胆的独揽大权,而是选择与自己的三大亲信共同担任四辅之位。
在王莽之前,天下并没有让皇帝禅位的例子和制度。
更何况汉家江山由于文帝、景帝、武帝、昭帝、宣帝五代励精图治,内外强盛,不但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很强烈,而且宗室的人心也很高。
这一年,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,王莽“定策安宗庙”的功绩与霍光一样,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。
王莽得知后,上书表示,他是与孔光、王舜、甄丰、甄邯共同定策的,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,以后再考虑自己,他不顾太后的多次诏令,坚决推辞。
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,王莽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“安汉公”的称号,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。
此外,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“四辅”之位:王莽为太傅,领四辅之事;孔光为太师、王舜为太保、甄丰为少傅,位居三公上。
“四辅”大权独揽,除封爵之事外,其余政事皆由“安汉公、四辅平决”。】
【网友说:
“笑死,王莽也敢和霍光碰瓷?霍光是什么人物,人家可是治平一世的千古名相,武帝留下来的烂摊子让他收拾干净了,而且还承接了昭宣中兴和宣帝盛世。”
“王莽真的是穿越者吗?西汉末年,著名的穿越者和天命之子之间的大决战!王莽的出现真的挺像一个BUG的(漏洞),而刘秀的出现更像是汉室天命未绝。”
“是这样的,王莽被人认为是穿越者的最大疑点就是他登基后,全国追杀一个叫做刘秀的人,而且还杀了很多个。如果他不知道刘秀是建立后汉的宗室,怎么会全国追杀叫刘秀的呢?”
“刘秀那时候好像还是一个破落的宗室子弟吧?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权势滔天的王莽认识啊!”
“王莽真的太会装了,装到全天下人都以为他是一个纯善的圣人在世,装到全天下人都认为只要他当皇帝,大汉就能变成书上写的大同世界。
甚至,王莽装到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个能治理好天下的圣人了。
但是,人们难道没有想过,圣贤们可有真正的治理过国家?
圣人们的思想是正确的,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明灯,但不代表圣贤的道理就能用来治国了。”
“孔夫子?孔夫子当过一国宰辅吗?”
“大同世界不太可能,开元盛世已经是古代封建社会能够做到的极限了。再多真不行了,生产力达不到那个水平,就连我们现在......”
“兄弟们,我是秦始皇,相信我,王莽是穿越者。所以我现在被困在秦始皇陵之中,只差五十万就可以复活,届时我带领秦国百万大军卷土重来,封你做国公,我的卡号是......”
“笑死我了,楼上的串子。科普一下,国公爵位是南北朝后期出现的。两晋之前最大的爵位是列侯,后来随着社会的演变,单纯的列侯不能再适用,所以出现了郡公,当世家与寒门、皇权的斗争愈发激烈等后,国公这个爵位逐渐的演变了出来。
北朝发明了勋官体系,南朝发明了更精细完善的爵位体系。
所以,秦始皇还真不知道国公爵位。”】
“朕确实是不知道国公爵位。”
秦始皇被天幕上后人的留言信息弄得哭笑不得,道:
“但朕可能真的不会死而复生!”
“圣人也不会治国吗?”孔夫子轻叹道:“还是更后世的人们看的明白啊,先人的思想只能当做引领的灯,而不能当做执行的马鞭。”
“我曾经就和你们说过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
“周国的李先生也曾讲过,水是流动的,正如这世界万物一般。”
“故而,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。可知晓否?”
众弟子曰善。
【自己的下属一个个都这么给力了,王莽自然不能亏待他们。
王莽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,然后封赏在职官员,增加宗庙的礼乐,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,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,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。
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,自己又贡献钱百万、田三十顷救济民众,百官群起效仿。每逢遭遇水旱灾害,王莽只吃素食,不用酒肉。
可怜王政君,到现在还被蒙在骨子里,以为自己的这个侄子是自己为汉室提拔的一个如霍光般的千古名相,一个能治国能治民的圣贤。
汉平帝元始二年,元始二年,大汉朝全国大旱,并发蝗灾,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。
在王莽带头下,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。灾区普遍减收租税,灾民得到充分抚恤。
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,改为安民县,用以安置灾民。就是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。
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,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,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。】
“呵!”
“古代的圣人可不会偷盗别人的国家!”
刘彻想用这个世界上最恶毒的诅咒去骂死这个窃国大贼。
“王莽在改革前的一切行为,确实是任何人都看不穿的啊!”李世民幽幽道:
“诸位臣公,这样的人该如何防范呢?”
陛下,好问题!
魏征率先开口道:“如果皇帝做的很好,天下安平,又怎么会出现王莽这样的人呢?”
“就算出现了王莽这样的人,天下人的人心又怎么会随着他而搅动呢?”
“如果皇帝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不能让他的百姓生活康乐。就算没有王莽,也会有张莽之流。”
“所以,臣以为这样如王莽一样的人不用防备。”
“皇帝明而无忧矣,皇帝昏而无用矣!”
好一个我心即宇宙,我心光明亦复何求!
老魏一场辩言,竟让李世民觉得十分在理。
不错!
老魏再研究下去,能和陆王争一下地位了。